【徐商人物志】从金融白领到乡村振兴“头雁”——记江苏楚汉雄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绍金
发布时间:2025/9/19 15:14:26
“朋友们,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咱们沛县大沙河黄桃,咬一口汁水爆浆,甜到心里!”夜幕降临,徐州沛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直播间里灯火通明,杨绍金对着手机镜头声情并茂地“安利”家乡味道。弹幕不断刷屏,订单提示音“叮叮”作响,一箱箱贴着“天下丰沛”溯源码的鲜果,正从仓库滑向物流线,奔向北上广深年轻人的餐桌。
谁能想到,镜头前这个皮肤黝黑、笑声爽朗的“带货大叔”,10年前还是深圳某上市公司里西装革履的金融高管?如今的他身兼数职:江苏楚汉雄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州元亨众利农业服务专业合作联社理事长、东鑫海创(江苏)创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沛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但在他自己心中,最重要的身份始终是——新时代的职业农民和农业带头人。
A、回乡创业:从金融精英到“新农人”
1982年出生的杨绍金,是沛县土生土长的农家娃。大学4年,他靠助学贷款读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后在深圳创业、入职浙江上市公司做投融资,薪资待遇优厚。2014年春节,一次返乡探亲的经历,让他内心深受触动。“当时我发现,家乡的优质特色农产品越来越多,但是价格一直上不去,各大电商平台上能买到的家乡农特产品,种类也屈指可数。”杨绍金回忆道。这位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乡土情怀”被彻底激活。
2015年3月,杨绍金毅然回到家乡沛县,成立了江苏楚汉雄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旗下运营“苏北淘农村电商”和“新农菁英”两个农业电商平台项目。公司最初在沛县一间70平方米的门面房里开张,员工只有两人:他自己和发小。没有固定办公室,就在苹果地里搭帐篷办公;没有专职客服,就拉着父母帮忙打包订单;不懂农产品特性,就把全县18个乡镇跑了个遍,用Excel表格给每一户农户建档立卡:谁家种了多少亩地、年产量多少、果子糖度几分、哪天成熟上市……
创业之初的艰难远超想象。当地一时招不到懂电商的人才,杨绍金只能亲自上阵,既当老板又当员工,既要运营网站,又要挨家挨户考察农产品,敲定适合在网上售卖的品类。他坦言:“其实我有很深的‘乡土情怀’,很早就有了回乡创业的想法,只是之前始终没找到合适的方向。”
B、创业“滑铁卢”:30万斤苹果的教训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6年,沛县大沙河苹果遭遇滞销难题,杨绍金带着一腔热忱投入到爱心销售中。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交新媒体推广,他的团队帮助农户销售了约30万斤苹果。
但结果却出乎意料——“我们虽然帮农户卖了30万斤左右的苹果,自己却没有赚到钱,还差点把公司拖垮。”杨绍金后来复盘发现,问题出在农户的品质意识和品牌意识太淡薄,不少农户以次充好,甚至把坏果子也打包装箱发给客户,导致大量客户在网上给出差评,团队只能不断退款、赔款。“那一晚,我蹲在路边啃着没人要的烂苹果,眼泪只能往肚里咽。”杨绍金说。
痛定思痛后,他悟出两条铁律:农产品没有标准化,就是“坑”;没有品牌加持,再好的东西也只能卖“白菜价”。于是,他给自己交了“第二笔学费”——频繁往返南京、上海、杭州,挨个拜访农业院校专家、电商行业大咖,把农产品溯源、分级分拣、冷链物流、品牌设计这些专业知识,一点点啃了下来。
C、品牌赋能:从“桃滋姐”到“天下丰沛”
经历挫折后的杨绍金调整思路,摸索出一条“电商+品牌+农户”的发展模式。在他的带领下,“苏创优青”农产品品牌工程应运而生,成为整合沛县农产品资源的重要平台。
沛县朱寨镇的王忍忍,曾和爱人卖掉青岛的房子回乡创业,承包了100多亩土地种植桃树,但一直没能实现盈利。杨绍金了解到情况后,建议她把更多精力放在宣传营销上,利用短视频和微信朋友圈推广产品。同时通过“苏创优青”工程,为她量身打造了“桃滋姐”品牌,并介绍客户资源。如今,12个装的大冬桃礼品盒在网上可以卖到128元,“桃滋姐”很快实现了盈利。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帮助胡寨镇的张静静,打造“苏创优青”与“许妈妈”双品牌,推广她种植的保健蔬菜;为鹿楼镇的张诺在大沙河畔种植黄桃,推出“苏创优青”与“沙河印象”双品牌,并建立起完整的果品质量追溯系统……
如今,杨绍金的团队在果品种植业打造了“桃小桃”“桃相会”“沙河桥农场”等十多个联营品牌,在养殖业孵化出“阳小蟹”“洋小蚝”“洪福鱼”等合作品牌。再加上“老沛城”“沛宫”“汉刘邦”等地域品牌,沛县农产品的名头越来越响。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杨绍金的发起下,“天下丰沛”区域公用品牌应运而生,这一品牌既整合了沛县农产品的规模优势和区域特色,又避免了“一种特色产品多个注册商标”的分割局面。“现在‘天下丰沛’有自己的小程序、兑换平台和兑换卡,能让更多人便捷地买到正宗的沛县特产。”杨绍金介绍道。
D、帮扶协作:用商业模式做公益事业
品牌的影响力,还飞出了省界。杨绍金的“苏创优青”联合电商平台,还创新性地用商业模式,做起了对口帮扶和公益事业。
2018年,他4次前往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针对当地进行精准帮扶对接,梳理出当地特色的农产品,成功打造了“秦蜜时光”土蜂蜜品牌。
在做好产业帮扶、项目帮扶的同时,他们专注公益,承诺每卖出一瓶麟游县的土蜂蜜就为当地的困境儿童捐赠2元。第一批销售就筹得善款3万余元,还带动麟游县12名青年返乡创业。
E、人才培养:打造“新农商”队伍
杨绍金深知,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石。
“未来农业,得年轻人者得天下。”杨绍金深谙这个道理。他与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新农商”实训基地,累计培训大学生5000人次,成功孵化“阳小蟹”“桃宠儿”等20个青年创业项目,带动2000余人就业。
“农村不是退路,而是出路;农业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朝阳产业。”2023年3月14日,在由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主办的“农村创业带头人典型经验推广进校园”活动上,杨绍金作为优秀返乡大学生创业带头人,与华中农业大学200余位学生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
“返乡创业如何持续保持热情和动力?”“大学生返乡创业,应积累哪些经验?”面对“00后”大学生们的提问,杨绍金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帮年轻学子们少走弯路。
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白天在田间地头拍短视频,晚上在直播间里讲“三农”政策;手机里装着天气预报、土壤检测、期货行情、抖音、小红书等30多个App,被身边人戏称为“最会玩手机的农民”。
如今,在沛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杨绍金还在尝试用最新的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他通过网络短视频,向当地商户示范AI生成视频、自动配解说等实用技巧,帮助大家提升直播效率。
直播间内,弹幕如潮水般涌来,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直播间外,成箱的农产品正从沛县的田间地头发往全国各地的城市餐桌。一条网线、一部手机、一群像杨绍金这样的新农人,正以数字之力,让乡村振兴的梦想照进现实。
“未来农业大有可为,希望在吸纳更多人才的基础上,我们能够把品牌、产业链、人才这三者做得相辅相成,在乡村振兴的产业路上越走越好,把沛县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各地。”杨绍金对未来充满信心。
●徐商档案
◎姓名:杨绍金
◎出生年月:1982年8月
◎企业愿景:把品牌、产业链、人才这三者做得相辅相成,在乡村振兴的产业路上越走越好
◎经营理念:数字赋能、数字助农
◎企业主要成就:公司整合农业产业资源,推行标准化农产品电商供应链,累计创建“桃之霸”“沛宫”“汉刘邦”“渔耕物作”“苏食食谷”“宜沛”等40余个农产品品牌;通过“六统一”管理体系,带动10家涉农企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沛宫”品牌入选江苏农业品牌目录;5款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个人荣誉:返乡创业至今,杨绍金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大国农匠”等国家级荣誉,被聘为中国青年创业导师、“头雁”导师,入选江苏省第三批乡土人才“三带”培养对象;他的创业项目荣获第六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银奖(农村农业电商组)。
●人物短评
当好带头人,带着乡村『走向未来』
王正喜
数字时代浪潮下,乡村成为涌动着创新活力的创业新热土。从金融白领到“新农人”,杨绍金用10年时间,完成了一场身份与人生价值的双重蝶变。
曾经,30万斤苹果滞销的“滑铁卢”,几乎让杨绍金的创业之路戛然而止。但正是这次失败,却成了他商业模式升级的转折点。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深刻反思:农产品没有标准化,就没有未来;没有品牌加持,再好的品质也只能卖“白菜价”。于是,他自费跑遍长三角,学习农业溯源、冷链物流、品牌打造,把“失败”变成了“学费”,最终摸索出一套“电商+品牌+农户”的硬核方法论:给桃子写故事、给螃蟹办“身份证”、为县域打造“天下丰沛”区域公用品牌,将原本散乱的农产品“点石成金”,装进城市年轻人的购物车。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把商业模式做成公益事业,把直播间变成了“新农商”课堂,让返乡青年相信“农村不是退路,而是充满机遇的出路”。如今的杨绍金,皮肤黝黑、笑声爽朗,一身乡土气息里,藏着最前沿的数字“武器”:手机装着30多款涵盖天气、土壤、电商的App,AI生成短视频信手拈来,订单提示音取代了传统的稻浪声,成为田野里最动听的“丰收曲”。
“乡土情怀”于杨绍金而言,从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次次用脚步丈量家乡土地、用双手搭建产销平台、用真心链接城乡需求的实际行动。他的独特之处,在于用互联网思维做农业,用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他所做的,不是简单“复制城市模式”,而是立足乡村特色“重塑乡村”;不是留恋过去的农耕旧态,而是带着乡村“走向未来”。
杨绍金心中的下一座“山峰”,是让更多怀揣梦想的“新农人”站在自己肩膀上,既能望见远方的星辰大海,也能守住眼前的稻香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