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航促发展 多维赋能助升级——徐州工商联代表在省工商联十二届五次常委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发布时间:2025/8/7 9:32:51

微信图片_20250807093038.jpg


8月4日至5日,江苏省工商联十二届五次常委会议在南京举行。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一阶段任务,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会上,徐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秦玉锦代表徐州工商联作交流发言,分享了以法治为纲、以治理为要,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徐州经验”。


微信图片_20250807093042.jpg

法治先行筑基石,制度创新探新路

徐州工商联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民营企业发展的“压舱石”,坚持“政策筑基、法律护航”。在全省较早制定《民营企业合规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企业治理架构、决策机制等核心标准。依托高校、司法机关、法律机构等资源组建徐州市淮海民营企业合规研究院,开展“法律进企业”系列宣讲活动,解读民营经济促进法中关于企业治理的核心条款;成立企业法律风险研究中心,开发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线上平台,已为200余家企业提供合规培训、治理诊断等服务;联合南京审计大学设立民营企业廉洁研究中心,探索廉洁建设与企业决策、运营等环节的融合路径,推动法律规范与廉洁要求转化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试点攻坚树标杆,分层推进求实效

为推动政策入脑入心,徐州工商联先后组织工商联常执委、商会负责人和县区工商联负责人共500余人次参加全国工商联、省工商联和省发改委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专题学习活动,印发相关小册子,举办“构建新发展格局大讲堂”12期。实施“三年攻坚计划”,构建“市县联动、分类培育”格局,计划到2027年,市级层面实现执委企业试点全覆盖,培育30家标杆企业;县区层面采取“市县联动+特色培育”模式,形成“一县一特色”的产业治理模板。建立法治副会长制度,推动市级直属商(协)会全部纳入试点,县区所属商会试点覆盖率稳步提升,计划2026年底前实现全覆盖,带动会员企业合规意识稳步提升。同时,联合南京审计大学、江苏青创律师事务所三方共建廉洁合规研究基地,制定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廉洁建设体系和标准,精准推进法治民企建设。

党建融合强引领,双向赋能促提升

徐州工商联推动“党建+治理”深度融合,指导企业将党的领导写入章程。新凤鸣江苏新拓新材有限公司作为“党建入章”样板,将“红色工匠”培育写入公司章程,党委会前置研究重大经营事项,党员技术攻关小组一年完成技改项目17项,单吨产品能耗下降8%,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目前,徐州已实现“江苏民企200强”党建全覆盖,计划2027年实现市级试点企业党建覆盖率提升至90%以上。聚力打造“红领徐商・同心向党”党建品牌,以规范化建设为着力点,引领商会和企业在政治引领、示范引导等方面持续发力。创建“一面旗帜两地红”党建品牌,依托异地徐州商会党建阵地组建流动党员综合党组织,目前已建87个,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为企业治理注入红色基因。

协同联动聚合力,法治护航增动能

徐州工商联联合市金融办组建服务专班,以推进企业上市为切入点,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法人治理。截至目前,全市1670家新增“四上”企业中大部分完成公司制改造,建立“三会一层”架构;39家上市后备目标类企业中20家已完成股改。江苏云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三会一层”样板,设立3个专门委员会,3名独董全部来自行业上下游,2024年独董委员会否决一项3亿元盲目跨界投资,避免潜在损失近亿元。此外,全市工商联系统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协作,实现县区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累计调解纠纷385件。其中,铜山区商会商事调解机制入选全国工商联和人民法院沟通联系机制“全国百佳典型事例”,区诉调中心获评省级示范单位。同时,锚定新质生产力培育,成立淮海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院,为100余家企业提供数字化诊断,推动企业构建“技术升级—管理进化—价值跃迁”的螺旋上升范式。

下一步,徐州工商联将以《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指引,深化“法治筑基、治理提质”实践,推动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为江苏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徐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