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商人物志】不信邪的“80后”返乡造芯——记汉斯半导体(江苏)有限公司CEO韩波
发布时间:2025/4/22 9:27:29
有人说,在县城做不出高端半导体产品,偏偏一位“80后”不信邪。2017年,他带着自己的“芯片梦”回到家乡沛县,立志为家乡开拓出半导体的科技板块。他就是汉斯半导体(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斯半导体)CEO——韩波。
走进位于沛县经济开发区的汉斯半导体生产车间,只见4条智能化IGBT单管和模块生产线正高速运转着,机器人手臂上下挥舞,半成品井然有序地不断进入各个工艺设备,身穿无尘服的韩波躬身伏在电子显微镜前检查芯片的内部结构,身边的助手紧盯着控制系统和工艺设备上的各种数据,保障制程的可靠与稳定……这里生产的,是具有电力电子行业“CPU”之称的IGBT产品。
IGBT是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英文缩写。通俗来说,如果把电流比作水流,IGBT模块就相当于控制水流流向和大小的“闸门”,可以对复杂、敏感的电压或电流实现灵活控制。大到高铁、汽车,小到日常电器,IGBT模块都必不可少。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80后”CEO,看他如何在县城开拓“芯”未来。
破局 返乡创业,誓破芯片进口依赖困境
“技术差距不是借口,而是动力。”这是韩波常对团队说的一句话。
回忆起企业初创时的情景,韩波感慨道:“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消费市场,当时我国的集成电路高端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打破国内半导体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是他创业的初心。
2017年的夏天,当韩波和团队成员第一次走进位于沛县科技创业园的办公室时,老旧的风扇吱呀作响,室内的灯光忽明忽暗。他们一起将笨重的实验设备搬进大楼,汗水挂满额头,眼神却满是坚毅,“国外能突破的专利壁垒,我们也能用创新赶上去。”
然而,创业面临的3道坎——技术、资金、装备,一关比一关难过。“刚开始虽然很难,但是家乡对我们的支持,让我们信心倍增。”韩波说。
创业初期,买不到合适的实验设备成为第一个大难题。“我和团队成员为了能够买到合适的机器,一个月都没有回家,一直在外奔波寻找合适的厂商。”当时外国厂商十分谨慎,不敢贸然将设备卖给这家初创的小公司,韩波带着团队四处奔走,却屡屡碰壁。
“当时多亏了沛县政府及时出面,帮忙邀请海外厂商来沛县实地参观正在建设的项目,才打消了外商的疑虑。”韩波表示,沛县政府的这一举动帮助他们迈过了创业的“第一道门槛”,团队终于可以安心开展实验研发工作了。
但是作为公司负责人的韩波,还有“资金关”要过。“我是个理工男,之前完全不懂风投和资本市场,刚上手管理公司时确实犯了难。”韩波说,“沛县政府了解到我们的困难后,安排了专业的风投专家为我们答疑解惑,并组织了多次高级培训,帮我们补习了不少企业管理知识,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沛县政府不仅帮忙为韩波团队与风投资本搭建桥梁,更全力推动他们与海外厂商的谈判,甚至为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承诺“全流程护航”。
最后,项目获得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江苏赛区优秀奖,引起了企业家群体和各基金公司的关注,这使得韩波顺利渡过了资金上的难关。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为了节省成本、快速占领市场,公司采用了“芯片设计+流片+封装”的运营模式。芯片制造被喻为在指甲盖上盖“城市”。作为一个微型集成电路,一块指甲盖大小的半导体硅片上,有时需要层层叠叠“雕刻”出上亿个晶体管,芯片设计的难度可想而知。
最艰难时,实验室的灯光连续数月彻夜不熄。“创业初期,产品终测实验经常出现‘炸管’,让人寝食难安。”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韩波笑着告诉记者,为了解决“炸管”难题,他和团队成员每天泡在实验室里寻找解决方案,用了半年的时间才成功,光实验日志就记了厚厚一沓。
说罢,韩波打开曾经的日志翻看,某页清晰地记录着:“9月17日,第27次失效,键合拉力不够,空洞率过高。”日志里的字字句句记录了汉斯半导体这7年多来的实验历程。研发博士团队那些与实验品相伴的深夜,那些反复核算数据的黎明,最终都凝成了通过TUV、CE、RoHS等各项国际认证的首批合格产品。
有人问韩波,南方城市半导体产业更发达,为何选择在苏北县城打造半导体工厂?“我们选择在县城造芯,是一场逆流而上的产业实验。”韩波说,这里没有南方城市的繁华,却孕育着破局者的锐气,“当我们首次量产交付时,客户惊叹:没想到‘中国芯’的脉搏,跳动在苏北的田间地头。”
这或许正是中国半导体最动人的叙事——技术自主的星火,终将在坚守与创新中燎原。
造芯 宁静致远,以“私房定制”重构产业逻辑
仅仅7年多时间,韩波便在县城打造出了一条“芯”产业。
一路走来,汉斯半导体已发展成一家集研发和制造IGBT、MOSFET、IPM等半导体芯片及器件的企业,年产值超3亿元。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江苏省瞪羚企业,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一系列成就纷至沓来,成为汉斯半导体快速发展的生动注脚。
“从市面上的产品来看,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量身定制,如果把外企提供的产品比作是标准化菜单,汉斯半导体则给市场端出了一盘盘‘私房菜’。”韩波介绍道。
一直以来,国内市场长期依靠进口,工业上的许多设计都要为国外的产品规格让步。而汉斯半导体定制化服务的独特性,让其在电力电子控制市场上闯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收获了一批稳定的客群。
走进汉斯半导体展厅,只见展示柜里摆放着其近年来所设计的各式芯片。“我们还在向下游延伸,依靠电力电子控制核心技术,在智能控制器领域,创新地将驱动板与控制板集成和优化,这不仅有效降低了产品成本,还提升了各项性能,更有利于客户应用。”韩波告诉记者。
芯片的研发,离不开高精尖人才的加入,而作为县城企业,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芯片的研发中?为此,韩波采用了多地实验中心联动的模式,在上海、无锡开设工作站,特聘了20余名研发人员,还和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密切合作,共享实验资源,最大程度地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和人才紧缺的难题。
在苏北县城,韩波用7年多光阴让汉斯半导体破茧成蝶——从“制造”到“智造”。这座县域半导体工厂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精神,以“私房定制”重构产业逻辑,成为县域经济的新引擎。
如今,汉斯半导体已跻身电力电子控制领域的前列。韩波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字——宁静致远,正所谓“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是他的内心自勉,亦是汉斯半导体从追赶到领先的缩影。
追梦 “链群联动”,助力“国产替代”迈向“国产超越”
从第一代硅基半导体的反复试错到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的顺利产出;从2017年的3000万元产值到2024年的3.08亿元产值;从2017年沛县科技创业园内的小实验室到如今沛县半导体产业园内的高标准制造基地……7年多时间,韩波以“追风赶月莫停留”的笃定步伐,奋楫破浪,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上留下了无悔的奋斗轨迹。
“光自己强大了不行,得带动大家一起进步才行。”韩波说,目前,在增强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开发和科技创新的同时,汉斯半导体正不断加强横向联合及上下游产业链间的密切协作。
汉斯半导体自2020年搬入沛县半导体产业园以来,吸引了大量上下游企业。产业园从2019年一期项目投产以来,已形成以汉斯半导体为核心,覆盖材料、设备、封装测试、应用的新产业链。
这种“链群联动”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还加速了技术迭代。“产业园内,汉斯半导体、汉御微传感器作为战略供货商,以他们成熟的技术,为我们公司的研发和制造带来了技术和成本上的优势。”汉金泽集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文勇说。
如今,沛县半导体产业园及周边已聚集有汉金泽集成、汉御微传感器、吉百瑞、威兴蓝、锐驰新能源等企业。汉斯半导体还在不断推动集群发展,从初创区块到多组团协同发展,从单点突破转向“链群联动”,助力园区不断拓展壮大。
在纵向产业链协作中,汉斯半导体以打造区域唯一的CNAS国家级半导体实验室为枢纽,联合上游材料供应商与下游应用厂商,共同攻克“卡脖子”难题。
“只有产业链上下游拧成一股绳,才能实现从‘国产替代’到‘国产超越’的跨越。”
为此,汉斯半导体通过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引进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推动芯片设计、模块制造及集成系统智能制造领域的强链、补链、延链,全面提升国产化竞争力。
当“中国芯”与县域经济深度融合、双向奔赴,不仅催生出产业升级的新质生产力,更开辟出一条以科技创新重塑区域竞争格局的突围之路。这家位于县城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崛起,既有效推动了县域经济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更是县域经济从“跟跑”到“领跑”的生动实践。
●徐商档案
◎姓名:韩波
◎职务:江苏省政协委员、徐州市人大代表、沛县政协常委、汉斯半导体(江苏)有限公司CEO、江苏省发改委集成电路专家库成员、徐州市产业基金专家顾问、沛县科协副主席。
◎出生年月:1980年2月
◎企业愿景:成为中国电力电子控制领域领军企业
◎企业主要成就: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
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
江苏省瞪羚企业
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个人主要成就:专注于半导体技术的研发、制造和企业运营,拥有国家专利30余项。曾获江苏省第五届职业经理人(管理技能)创新大赛表彰奖、江苏科技创业导师、徐州市五一劳动奖、沛县“最美科技人物”称号。其主持的项目获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江苏赛区优秀奖,其创办的企业获徐州市“新锐成长先锋企业”称号。
◎社会影响:
1.突破技术壁垒,引领半导体产业升级
汉斯半导体凭借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及多项创新专利,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技术空白,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使我国在该领域摆脱依赖。其专利技术显著提升了产品性能,为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战略领域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推动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国家发改委期刊、新华日报、人民网、江苏卫视等都曾报道其先进事迹,具有良好的示范性。
2.驱动县域经济,构建产业生态集群
作为沛县高新技术企业的代表,汉斯半导体通过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并依托半导体产业园,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同时,企业的发展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如与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联合成立实验室,进一步带动和强化了区域半导体产业的集聚效应,助力沛县从传统工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型。
◎经营理念:汉斯半导体创新驱动、链式发展,不断引领半导体技术革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为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模式、新动能。
●人物短评
做逆流而上的破局者
在半导体产业被普遍视为“大城市专属”的今天,韩波以破局者的姿态,在沛县书写了“县城造芯”的传奇。从零起步到年产值超3亿元,韩波用7年多光阴诠释了科技创新者的坚守与县域企业家的担当,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注入了一股锐意进取的“沛县力量”。
韩波的选择从一开始就充满“反叛”色彩。当业界普遍扎堆一线城市时,他带着“芯片梦”回到家乡沛县,开启了一场逆流而上的产业实验。
面对“县城做不出高端半导体”的质疑,他以破局者的姿态直面技术、资金、装备三重难关:政府助力化解外商疑虑,风投培训破解资本困局,团队攻坚突破专利壁垒。正是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让汉斯半导体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中国芯”的强劲脉搏。
正如韩波所言:“这里没有繁华,却孕育着破局者的锐气。”这份逆流而上的选择,既是对县域经济潜力的洞察,更是对产业均衡发展的远见。
作为县域科技创业者,韩波始终心怀“独行快、众行远”的格局。从打破进口依赖到推动“国产超越”,从单点突破到“链群崛起”,韩波的创业历程正是中国半导体产业攻坚克难的生动缩影。韩波用行动宣告:科技创新的星火,终将在坚守与突破中照亮中国制造的升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