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商人物志】撑过“命悬一线”就会“绝处逢生”——记徐州考拉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仿

发布时间:2025/6/23 9:22:09

负载2吨以上的自动引导运输车被称作重载搬运机器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码头和大宗物流等场景的工业机器人,此前一直是技术“无人区”。这些身怀“大智慧”的“大块头”机器人,不仅推动了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金属加工、飞机制造等多个行业的智能化升级,还广泛应用于港口物流和储能等领域。

徐州考拉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考拉机器人”)总经理王仿,凭借着对机器人制造领域矢志不渝的热忱,带领一支由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院校毕业生组成的精英团队,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一步一个脚印,迅速发展为重载搬运机器人领域备受瞩目的重要参与者。短短5年间,王仿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果敢的决策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带领考拉机器人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上屡创佳绩,展现出卓越的企业家特质。

微信图片_20250630092242.png

拓展新赛道,绝处逢生显拼劲

王仿至今难忘2019年10月的那个晚上。首台重载RGV下线,车轱辘在车间测试轨道上刚转完第一圈,他的眼泪便再也忍不住。

“那叫向死而生。”回忆起企业如何走上重载RGV这条路,王仿直言:“是被逼出来的。”

1983 年出生的王仿,有着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深思熟虑。这份性格特质,让他在面对创业的重重困难时,总能保持冷静,深挖问题本质,寻找破局之道。

2019年春,徐州一间充满梦想气息的小办公室里,曾经在国内知名机械制造企业有着多年工作经历的王仿,静静地凝视着墙上那些承载着往昔岁月的老照片。那些照片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也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斗志。他下定决心,要创办一家专注于重载搬运机器人的公司。

彼时,王仿刚刚踏上创业之路,资金并不充裕,人员也相对稀少,一切都显得那么艰难。但王仿和他的团队却从未有过丝毫的退缩与动摇。他们坚信,只要全体成员齐心协力、肯拼肯干,梦想之舟定能在这片充满挑战的商海中破浪前行,驶向成功的彼岸。

2020年年初,徐州考拉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未承想,当时的市场环境突然发生变化,让本在创业初期阶段的王仿难上加难。

作为初创企业的负责人,那段日子里,王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急得夜不能寐。“按照公司当时的财务状况,如果再没有收入,不到半年就会倒闭。”王仿说。

然而,就在企业命悬一线之际,转机悄然降临。

徐州高新区一家外资企业急需进行产线智能升级,招标一台市面上从未出现过的重载RGV。高载重、高强度的工况,让众多行业龙头企业望而却步,王仿却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企业绝处逢生的机遇。他带领创始人团队吃住在企业,日夜奋战,白天调试设备,晚上钻研技术文献,满脑子都是设计图。

为了鼓舞团队士气,他提出“犯错不罚,创新有奖”,鼓励大家大胆尝试。经过成百上千次的技术组合尝试,交付期限临近时,团队豁出去,选定了试验阶段最稳定的技术路线,昼夜不停奋战两个月,硬生生将产品“捣鼓”了出来。虽然技术上还有不足,但在当时已是突破性的成果。

这次成功,不仅让公司绝处逢生,赢得了客户高度信任,更让团队坚定了深耕重载搬运机器人的信心。

打出行业名气,迎来关键支持

绝处逢生后,考拉机器人雄心勃勃地迈向新的生产阶段,却又遭遇了几乎所有企业都会面临的难题——资金短缺。

关键时刻,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内罗茨鼓风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山东省章丘鼓风机股份有限公司,敏锐地嗅到智能化改造的机遇,果断注资参股,为考拉机器人送来了关键资金支持。考拉机器人由此成为深交所上市公司山东章鼓的控股子公司,站在了更高的发展平台上。

从2020 年开始,考拉机器人凭借出色的产品性能——承载能力强、控制精度高、安全系数高、设备稳定性强,与三一重工、山河智能、徐工集团等多家大型集团公司达成合作,赢得了客户的认可与好评。

随着智能制造在全球的兴起,移动搬运机器人作为智能物流的核心设备之一,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最常见的搬运机器人是AGV,除了它之外,RGV、立库等也是自动化物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在王仿的带领下,考拉机器人从智能重载RGV到重载AGV,从桁架机械手到全自动立体仓库及系统,一路高歌猛进,在智能制造浪潮中成为行业佼佼者,也为山东章鼓在智能制造领域重点打造智能物流设备和机器人底盘制造商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近两年工程机械行业陷入低谷期,公司前期借助行业智能改造升级趋势斩获的大量订单优势逐渐减弱。王仿再次展现出敏锐的洞察力与果敢的决策力,他静下心来,重新思索公司未来的发展领域。

通过大量细致的市场调研,他发现大负载搬运需求在有色金属冶炼领域应用广泛且需求量大。于是,他深入研究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的具体需求特点,分析公司现有技术和资源的契合度,有针对性地调整公司业务方向,开发适合有色金属冶炼领域大负载搬运的产品或服务。

车间内设备密集、人员往来频繁,重载RGV 小车凭借激光雷达扫描周围障碍物,结合视觉识别技术确认路径,即使遇到临时堆放的物料或突然出现的人员,也能迅速规划新路线,实现毫秒级避障响应,确保搬运任务安全、高效进行。

近年来,考拉机器人凭借“一种承重量大的RGV 小车”“一种桁架机械手抓手”等主导产品先后取得国家专利证书,在知识产权方面已获得29项专利。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让其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深耕重载搬运领域,持续创新突破

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王仿精准地察觉到重载搬运行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与可持续性潜力。在后续的业务对接过程中,王仿带领团队全力倾斜资源,重点围绕重载搬运机器人展开深入布局。

你有没有见过RGV重载搬运机器人在工厂里搬运货物?它们在生产车间里来去自如,拐弯时稳得像老司机,货物不会晃,也不会掉。

在工业自动化的广阔天地中,RGV这个被称为有轨车辆或有轨穿梭小车的“轨道精灵”,可以依靠铺设好的钢轨,精准高效地完成各类物料搬运任务。

对于AGV与RGV的优势与差异,王仿说:“最直观的区别,RGV有轨,AGV无轨。它们在不同的应用场合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GV的优势在速度和精度上。”

汽车高速转弯时,车内的水瓶会往一侧倾斜,甚至翻倒。如果RGV在搬运时也出现这种情况,厂里的货物怕是要每天“大地震”了。重载120吨RGV为什么不会在转弯时翻车、甩货,或者因为惯性导致货物损坏?

王仿告诉记者,大负载搬运的需求使得设备需要具备强大的承载能力,而复杂的工况更是对设备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提出了严苛要求。既要实现小半径转弯,还得解决设备的啃轨问题,才能提升设备的运行效率与精度。

RGV想要平稳转弯,核心就是“控制离心力”。同时,在制造方面,严格把控生产流程与质量标准,确保每一台下线的机器人都能达到甚至超越行业预期。

在推广应用上,王仿和团队一起积极开拓市场渠道,与工程机械、冶金、电力、新能源等多个行业建立紧密联系。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定制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事实有力地证明了王仿这一决策的正确性。

技术创新是考拉机器人实现突围的核心引擎。面对重载搬运机器人领域复杂多样的应用场景——从防雨耐寒的户外性能到毫米级的精准度要求,王仿没有选择简单模仿,而是走上了一条艰难的自主创新之路。

比如在一些户外作业场景中,需要机器人具备防雨耐寒的性能,以确保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仍能稳定运行;重载工况对于机器人的精准度要求极高,同时,在频繁转弯的作业过程中,还需要具备防磨功能,才能延长使用寿命。这一系列复杂且极具挑战性的技术难题,亟待技术团队全力以赴去攻克。

团队成员们齐心协力,针对每一个难题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他们日夜钻研,反复试验,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这种不惧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研发团队在智能搬运RGV/AGV/桁架机械手等产品领域赢得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成为了行业内备受瞩目的一支新生力量。

“校企协同是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加速器!”着眼公司未来发展需要,身为母校中国矿业大学的校外研究生导师,王仿与中国矿大矿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徐海学院均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解锁更多工业应用的可能性。

●徐商档案

◎姓名:王仿

◎出生年月:1983年11月

◎企业愿景:成为领先的智能搬运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创新科技赋能各行各业,提升人类生活品质,推动社会向智能化时代迈进。

◎经营理念:以客户为中心,质量至上,诚信经营,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持续发展。

◎企业主要成就:

自主研发先进的RGV(轨道式自动引导运输车)控制系统,具备高精度定位和快速响应能力。定位精度达到±1毫米,确保货物准确无误地送达指定位置,减少了货物损坏和错发率。

经过大量实际运行测试和优化,RGV产品的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延长至4000小时以上。桁架机械手重复定位精度达到±1毫米,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废品率降低了35%以上,生产效率提升了40%左右。目前已与超过50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为机器人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之一。

●人物短评

逼自己一把,才能撑起一片天空

王正喜

从最初的寥寥数人创业团队,到如今成为行业领先的机器人制造企业;从资金匮乏的艰难初创期,到如今能够为名企提供优质服务的成熟期,考拉机器人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创始人王仿的智慧与汗水,也映射出徐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坚实步伐。

2020 年年初,由于市场环境突然发生变化,考拉机器人这家初创企业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生死危机。王仿急得夜不能寐,这种焦虑与无助,是当时无数中小企业家的真实写照。然而,王仿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决策力,带领团队捕捉到国家推动智能化改造的政策风向,成功获得了关键资金支持,从而渡过难关。这种在危机中识别机遇的能力,正是企业家精神的精髓所在。历史经验表明,许多行业领军企业往往崛起于经济低谷期,比如华为、比亚迪。

技术创新是考拉机器人实现突围的核心引擎。在技术研发上,考拉机器人将RGV定位精度控制在±1毫米,将无故障运行时间延长至4000 小时以上,这些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对技术细节的极致追求。考拉机器人的实践表明,即使在传统制造业领域,通过持续创新也能打造出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这种对技术创新的执着,不仅为企业赢得了市场,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标杆。

当前,全球产业链重构与科技竞争加剧的双重挑战下,更需要发扬考拉机器人这种“荆棘丛中摸爬滚打”的创业精神。一方面,要深耕专业领域,打造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要开放合作,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考拉机器人的未来愿景是“成为领先的智能搬运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一目标背后是对中国智造的坚定信念。从徐州出发,走向世界,在建设制造强市的征程上,我们需要更多像考拉机器人这样的“隐形冠军”,用实实在在的技术创新,讲述徐州制造的新故事。王仿和他的团队,正是以逼自己一把的精神,在荆棘丛中撑起了一片属于考拉机器人的广阔天空,也为所有创业者树立了榜样。


信息来源:2025年06月20日《徐州日报》07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