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03 09:20:58
自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工商联和市委统战部的关心指导下,全市各级工商联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促进“两个健康”为己任,以会员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工商联工作新思路,在思想建设、能力建设、机制建设、载体建设和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新成效,打造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全省有地位的特色工作品牌。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兆前,原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岳来徐调研时对市工商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市工商联先后荣获全国工商联系统实践创新奖、全省工商联系统创新工作示范引领奖和创新工作突出贡献奖,全市招商引资暨开放型经济服务先进单位,市争先进位奖。优秀营商案例和星级服务品牌两项工作在全市受到表彰。
——五年来,我们聚焦思想引领,不断凝聚共识,在深化教育引导中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加强理论武装。理论学习引路。组织商会和企业家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撰写心得体会并刊登在《徐州日报》。编印《党员应知应会知识》、《意识形态工作学习参考资料》等学习手册,下发机关党员干部、民营经济人士学习,并组织理论测试,切实补足精神之“钙”。教育基地培育。在淮塔建立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常态化组织现地见学活动。2017年,依托格局商学院建立了“徐州市工商联企业家教育培训基地”,首期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室理事长姚景源作《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讲座,2020年邀请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为全市500多名企业家作《变局下的机遇与挑战》讲座,五年来以理想信念、风险防控、政策解读、党史学习等为重点开展各类专题培训30期,培训企业家3000余人次。
立足活动牵引。常态化开展“两学一走”活动。自2020年起在全市民营经济人士中组织线上线下学习50多轮次,走进革命老区现场教学30余批次,参训参学民营企业家达2000余人次。活动开展以来市直属商会中有102人递交入党申请书,88人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40人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常态化开展理想信念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扶贫济困献爱心、庆祝“建军节”双拥等活动,组织红色教育实践团赴嘉兴南湖、兰考焦裕禄纪念馆等革命圣地开展沉浸式学习;在各商会党支部扎实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截至目前,已成立45家商会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率达到了100%,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00多人,发展党员199人,在会党员420名。工程机械商会党支部被省总商会党委选树为“商会党建工作示范点”,福建商会党支部被市委组织部命名“两新”组织“红色堡垒”。工程机械商会党支部书记严凯、青年创业者商会党支部书记渠立山被评为江苏省工商联所属商会优秀党组织书记。”
注重典型引领。积极选树推出典型。推荐8名企业家政协委员参与政协“70年70人最美政协委员”评选。推荐企业家参评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奖,参与徐州经济年度人物和优秀民营企业家评选表彰,广泛宣传名企名品名企业家典型,努力推出一批理想信念坚定、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企业家代表。积极学习宣传典型。持续开展讲好徐商故事活动,编辑两辑《徐商故事汇》宣传优秀企业家事迹,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积极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的舆论环境。积极号召争做典型。通过“徐州市工商联e娘家”微信公众号推送、宣传企业家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心得体会。“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刊载了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王海永学习心得体会,号召全市民营企业家“学习楷模,争做‘张謇式’企业家”。
——五年来,我们弘扬务实精神,坚持多措并举,在夯实基础服务中护航民营经济持续发展
聚力科技创新添活力。政策鼓励先行。会同科技局联合制定《关于推动徐州市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引导民营企业创新驱动,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促进资源整合。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徐州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着力打造“科技创新联盟+科技联络员”新模式,广泛集聚“政产学研用”各方优质资源,促进联盟成员之间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服务和支撑徐州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密切交流协作。为企业提供信息交流、需求调研、技术咨询、技术转移、技术合作等服务,为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民营企业助力护航。经过几轮联盟企业与联络员的补充调整,首批207名联络员,结对207家企业。部分科技联络员和企业在工作中达成双向需求,校企合作、成果转化项目已呈现出开花育果的积极态势,多个地区取得实质性阶段性成果,此项目在全省13个地级市中唯一入选全国工商联系统2021年度“实践创新奖”。
聚力招商引资促发展。跨区招商开创“新机制”。徐州市16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与徐州(香港、澳门)同乡联谊会、各地异地徐州商会签订委托招商协议,首创“N对N”招商引资和双向开放新模式;与粤港澳大湾区广东9市工商联以及香港工商总会、澳门商业协商合作会建立“9+2+1”对接合作平台。大湾区各市工商联也多次组织企业家代表,参加徐州市经贸洽谈会、首届沿海地区优秀苏商徐州行等专题招商活动。搭建平台孵化“好项目”。2017年,与商务局联合主办淮海经济区首届工业品博览会,牵线江西正邦集团投资睢宁农业项目,签约项目合同总额达10亿元;2018年,建立徐商联盟,召开通商大会,先后牵头6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高新项目落户徐州;2020年,组织召开中国徐商联盟(合肥)峰会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论坛活动,会上达成徐商返乡创业签约项目8个,总投资额39.5亿元。内引外联促活“双循环”。2017年以来,组织部分民营企业赴乌克兰、白俄罗斯、巴西、智利、英国、德国开展商务洽谈,先后接待意大利、乌克兰、澳大利亚、法国、肯尼亚、泰国、马来西亚等境外商会代表团来访,有效促活国内国际“双循环”。
聚力服务民企强保障。努力保障合法权益维护有力。与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联合组织开展“千所帮万企”专项法律服务活动,与市检察院联合组织落实《关于依法服务和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专项法律服务,帮助企业提升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贯彻落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帮助民营企业规避法律风险,联合市检察院举办防范非法集资教育宣讲,助力企业防范风险;组织徐州市福建商会、徐州市工程机械商会等9家商会与淮海经济区法律服务产业园签约,全方位服务企业法治需求。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商联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法院调解工作室被省司法厅、省工商联确定为“江苏省优秀商会调解组织”、徐州市工程机械商会纠纷调解工作室被省高院、省工商联确定为“江苏省重点培育商会商事调解组织”。努力保障减税降费有效落实。组织召开民营企业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座谈会,深入了解民营企业对减税降费政策的感受和诉求。开展第三方评估,推动政策落实,提高民营企业政策获得感。对民营企业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先后组织三次问卷调查,累计发放问卷203份,形成《徐州市民营企业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调研评估报告》。与徐州市税务局共同制定《落实减税降费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建立七项工作机制和合作事项,推动政策落地落实。努力保障复工复产安全实施。疫情稳定后,第一时间形成《徐州市工商联关于民营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的调研报告》报送市政府,时任市长庄兆林高度重视并作出批示。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从金融、法律、财税、信息、用工等方面,开展“金风沐企”“法润民企”“财税暖企”等系列“护航”行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惠及有关商(协)会和民营企业1000余家。联合多部门开展“千店万品”助力餐饮服务业发展行动,为全市餐饮行业乃至消费市场复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根据时任市委书记周铁根指示要求,形成我市民营企业复工复产和市惠企21条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报告,受到高度评价。
——五年来,我们立足岗位职能,积极建铮言献良策,在密切政企沟通中凸显参谋助手作用
参政议政职能更加有力。认真做好政协发言、提案和社情民意工作,五年来向市政协提交大会发言7篇,团体提案33篇。《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5篇提案被列为重点督办提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加强新一代民营企业家教育培养》等两篇文章入选省政协十二届八次常委会交流材料并作大会交流发言。《破题“双循环” 释放新动能》入选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联组发言。2019年,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期间,时任市委书记周铁根出席工商联界别委员座谈会,充分肯定民营经济对徐州发展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强调要倾力为民营企业搭建温室大棚,创造晴朗气候。
政企沟通渠道更加畅通。开发“徐商政企通”手机APP并上线运行,通过实施“服务民营企业发展‘掌上通’项目”,与市有关部门、单位共同建立健全服务民营企业的渠道和机制;面向会员企业、商会组织开展诉求服务和社情民意征集,借助互联网+手段收集各商会和民营企业的诉求,进一步畅通服务民营企业的渠道;建立服务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和快速通道,以实际行动助力我市营商环境建设。经市委改革办评审,我会服务民企“掌上通”项目荣获2019年度市级机关三星级服务品牌。
调查研究工作更加深入。全面分析、掌握徐州民营企业发展情况。连续五年编制《年度徐州市民营企业发展状况白皮书》为党委政府分析本地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配合统战部开展民营企业钢铁、农产品、医药等重点行业座谈会,调研了解我市重点行业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情况,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关于我市大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等4篇报告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并在工作中积极推进;协助清华大学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民营经济领域”专项调研。
营商环境建设更有温度。与市委统战部共同建议市委市政府建立主要领导与民营企业家代表定期见面交流的“政企交融汇”制度;与市交通控股集团联合举办“亿吨大港发展政企联谊座谈会”;与市营商办、市委宣传部举办3场“携手答三问政企同行动”系列活动;会同徐州经开区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和营商环境建设提升大会;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省纪委、省委统战部召开的亲清政商关系座谈会;与市信访局共同建立民营企业意见建议收集专门工作机制;会同市民政局面向各商(协)会征集营商环境建设优秀案例;会同市体育局走进民营企业送器材、送服务,共同举办民营企业运动会,组织71支队伍约460名企业家参加各类比赛项目;在我会的积极建议下,市营商办作风效能组建立了聘请营商环境评议监督员制度,并面向工商联所属商会聘请了50余名营商环境评议监督员;会同市企业服务中心,在中心服务平台上为市工商联所属商会设立服务专栏、配备服务专班。
——五年来,我们强化担当精神,聚力整体联动,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履行社会责任
助力东西部帮扶齐发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要求,市工商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入推进徐州宝鸡两地对口帮扶工作,组织县(市)区工商联、商(协)会和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对宝鸡市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积极主动与宝鸡市工商联对接,分别签订《缔结友好工商联协议书》、《扶贫协作协议书》,建立长期对口帮扶协作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工商联系统为宝鸡市捐赠协作帮扶资金和物资433.26万元。我会经济联络部被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暨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先进集体。
助力精准扶贫共进步。“百企帮百村”活动扎实有效。市40家直属商会到挂钩贫困村,组织扶贫捐助、捐资助学等活动。17家商会党组织积极响应号召,以各种形式开展了济困助学送温暖等活动。经对接协调,无锡市工商联会员企业、商会分别与我市17个省定贫困村签订村企结对帮扶协议,近年来共投入帮扶资金300余万元,助力17个贫困村脱贫。截至2020年12月,进入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台账管理系统的123家会员企业,通过实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公益帮扶、技能帮扶等,投入各类帮扶资金23805.16万元,受帮扶贫困人数17262人。“乡村振兴行动”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已有309家民营企业参与联建309个村,其中有149家民营企业与联建村初步达成合作项目意向。加强无锡和徐州南北挂钩合作,推动两市产业合作、企村联建对接,目前已与无锡市71家企业完成联建对接。全国工商联、国家乡村振兴局调研组来徐调研“万企兴万村”工作期间,实地调研江苏众友兴和菌业科技有限公司等6个联建项目,对我市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创新企村联建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助力疫情防控同担当。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疫情期间,市工商联系统民营企业、直属商(协)会抗击新冠疫情捐赠资金8021.77万元、减免租金3916万元、物资折款2187.42万元,总计14125.19万元。十大市场在为1万多家商户减免租金的同时,还联合发出了《关于疫情期间减免各类经营用房租金的倡议书》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尽一份力。徐州市福建商会、科技园企业商会被全国工商联通报表扬为抗击新冠疫情先进商会组织。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弗瑞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四家企业被全国工商联通报表扬为抗击新冠疫情先进民营企业。宣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昱成被中央统战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工商联表彰为全国抗击新冠疫情民营经济先进个人。
——五年来,我们发扬创新精神,聚力组织发展,在完善组织建设中增添发展活力
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组织建设全面达标。全市5县5区工商联连续五年全部通过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认定,创建达标率100%。组织制度更加健全。按照“四好”商会建设要求,研究出台了《徐州市“四好”商会考评认定办法》、《徐州市工商联各类商会组织负责人任职履职管理办法》、《关于异地商会组织建设及日常工作指导意见》,在直属商会党组织中实施“12345”党建标杆计划,进一步加强商(协)会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其中,浙江商会党建工作入选全国工商联党建工作典型案例。直属商(协)会持续壮大。2017年以来,直属商(协)会和商(协)会党组织建设稳步发展,新成立门窗商会、会计服务业协会、建筑装修设计师协会、徐州市科技园企业商会、母婴服务业协会、徐州上海蔬菜果品外延基地联合会、徐州市安庆商会、徐州市菏泽商会、徐州市扬州商会等17家商(协)会组织。同时,在具备条件的商会同步成立11家商(协)会党组织。截至目前,全市工商联系统商会356家,会员28675家。
异地商会作用发挥有力。异地徐商组织快速发展。2017年以来,厦门市徐州商会、合肥市徐州商会、南宁市徐州商会相继成立,截至目前,异地徐州商会总数达到34家。为进一步加强对异地徐州商会的联系、服务和引导,推动商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回报家乡,积极培育和发展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商会组织,2018年7月,我们召开中国徐商联盟(上海)联席会议, 22家徐州商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成立中国徐商联盟,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庄兆林为徐商联盟授旗。商会合纵连横抱团发展。为促进异地徐商抱团发展,陆续组建了长三角徐商联盟、淮海国际陆港——海上丝绸之路徐商联盟、中国徐商联盟,在各地徐州商会建立了招商代表处。2020年10月,在“2020中国徐州第二十三届投资洽谈会”上,淮海经济区工商联(总商会)联盟正式启动,10市工商联(总商会)讨论并制定了协同发展工作机制,签订了框架协议。市工商联(总商会)还先后与焦作、枣庄、奎屯、佳木斯、江门等兄弟工商联建立友好商会。
工商联自身建设稳中有进。着力提高组织能力。落实从严管党治党责任,全面加强各级工商联建设,以党组带动机关党支部认真落实“两个责任”,不断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一岗双责”要求;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抓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决转作风、纠“四风”,下大力气提升执行力、落实力。党组织建设成效显著,组织能力有效提高。着力提升干部素质。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江苏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在机关党员干部中扎实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稳步提高。着力筑牢廉政底线。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逐级签署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廉政教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干部的任免、重大项目的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坚持集体研究讨论决定。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权力运行情况的监督,紧抓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